03

2024-06

当前位置: 纤蔓文档网 > 事迹材料 >

新冠感人的事迹11篇

| 浏览量:

新冠感人的事迹11篇

新冠感人的事迹篇1

1920-年夏天,当时正在清华学校(清华大学的前身)任教的林语堂准备去美国哈佛大学留学,他在清华只申请到“半个奖学金”,即全额资助的一半——40美元。听说此事后,胡适主动对林语堂说:如果你回国后到北大教书,我们每月可以补助你40美金。不过,这只是胡适口头的承诺,双方并没有签订书面合同。

得到胡适的承诺,林语堂非常高兴,不久,就乘轮船去了美国。然而,林语堂的运气实在有点背,还在船上,他的夫人廖翠凤就患了急性盲肠炎,到达美国后不得不动手术。在美国开刀住院得花许多钱,他们所带的那点盘缠根本对付不了。林语堂只好给胡适拍了一个电报,请求帮助。很快,胡适就寄来了500美金支票。读完哈佛的课程,林语堂夫妇又到法国教华工识字,工作了一年,然后赴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语言学博士。当时,清华那半个奖学金停发,林语堂在法国挣的钱也快用完,他再次拍电报给胡适,希望北京大学寄点钱来。不久,胡适又寄来了1000美金。

1920-年,林语堂通过了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的考试,回到祖国,他受聘为北大英文系教授。进北大,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胡适,但此时胡适已请假南下养病。于是他找到北大代校长蒋梦麟。林语堂真诚地感谢北大这些年对他的帮助,蒋梦麟大吃一惊,他告诉林语堂:北大根本就没有类似的资助计划。林语堂终于明白:胡适是用个人的钱资助自己。

上面的故事是邵建在《瞧,这人》一书里讲的。胡适没有在任何场合张扬过这件事,连在日记里都没有写过,晚年的林语堂却执意予以披露。林语堂说:这件事,已经深藏在我和我太太的心中40多年,虽然那笔钱,我们慢慢地还上了,但是,我们永远记得胡先生对朋友的这份“无声援助”。

我查了胡适的简历,他是在1920-年从美国归来担任北京大学教授的,1920-年的时候没有出任行政职务,只是在上一年的3月担任北大英文部教授会主任的虚职,他以普通教授的身份要求林语堂回国后到北大教书,不过是为了放一个烟雾弹,让林语堂相信每月40美金的资助的确出自北大官方,而非他个人。胡适知道:林语堂也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如果让其接受自己的资助去美国留学,他内心里肯定会非常不安;一旦把这种资助说成是官方行为,林语堂就不会再有什么顾虑。

善不分形式,只要不损害施善对象的利益和尊严就值得我们敬重;但胡适施善时不图任何虚名,千方百计让感人的真相隐身,生怕给别人带来心理困扰,这样的善无疑抵达了一种更高的境界,称得上是一种大善。

新冠感人的事迹篇2

秋风悄悄地吹进校园,校园里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特别是我们五六班的好人好事,最值得一提。

那天,我们班的蒋瑜帆,没有带文具盒。语文课上,老师让我们在书上划词语,将于凡没有笔,低着头。老师看见了就奇怪地问:“蒋瑜帆,你怎么了?不舒服吗?”蒋瑜帆没吭气,红着脸,将头低得更低了。正在这时,邻桌的朱雯琦站了起来说:“蒋瑜帆,你别难过,我这有铅笔,借给你用”,蒋瑜帆说:“谢谢你,朱雯琦。”朱雯琦说:“没关系,谁叫我们是好朋友呢。”蒋瑜帆说:“你真好!”下了课,蒋瑜帆主动跑到朱雯琦琪位上去帮朱雯琦干些事情。我说:你们俩真像一对好姐妹。”他俩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本来就就是一对好姐妹。”我说:“恩,祝你们俩互相帮助,团结友谊。”望着他们那友谊的目光,我深深地留下了眼泪,当初我为什么不去帮住将于凡,哎呀!所以我也要做这样的好事。

昨天,我们要进行一次数学考试,就在紧急时刻,朱雯琦一看,呀!忘带尺子了。就在这时将于凡打开铅笔盒一看,铅笔盒里只有一把尺子,将于凡赶紧跑到讲台上说:“咱们班谁有剩余的尺子吗。”同学们有剩余的尺子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没有,只有一把尺子。”蒋瑜帆急的在跳,我说:“要不然咱们到别的班去借的吧。”蒋瑜帆说:“好吧,那赶紧去吧。”别的班都不肯接。就在这时,蒋瑜帆毫不犹豫的跑到自己的位上打开铅笔盒,把尺子“咔”的一声掰开了,蒋瑜帆立刻跑到朱雯琦的位上说:“我给你找到了。”朱雯琦说:“谢谢你,帮我找到尺子。”蒋瑜帆微笑的说;“不客气。”

“叮铃铃,叮铃铃。”同学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蒋瑜帆对朱雯琦微微的一笑,这一幕真感动。

看到这一幕,我明白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只有多多帮助别人,自己就可以有更多的快乐。

新冠感人的事迹篇3

有句话说得好——“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打响了!

疫情无情人有情,隔离病毒隔离不了爱,在中国传统最重要的节日一一春节,人们顾不得团圆,抛妻别母,弃子离家,冒着生命危险,五十多支医疗队,六千多名医护工作者纷纷驰援武汉。

1月24日是除夕,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但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仍有大量的医护人员主动走上抗击疫情的一线。

一张张给上级的“请战书”、一条条与亲人的宽慰信、一颗颗救死扶伤滚烫的心。除夕之夜,“白衣天使”们逆向而行的身影让无数人泪目。他们用大医仁心,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敬业行动为公众安全保驾护航。疫情当前,他们责无旁贷坚守在临床一线。已经回老家的又赶回值班,父母的电话都常常顾不上接。

时间就是生命。很多医务人员一天只顾得上吃一顿饭,一个上午都来不及喝一口水,有人在投入战斗的近1个月时间里,几乎没有脱下过白大褂,有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有钢铁般的精神,有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整个中华大地。当我们团圆时,应该想到一些战士仍然守在祖国前线,为了祖国的和平、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他们没有一丝懈怠,因为这份工作的满意程度,也关乎着百姓的满意程度。

在疫情面前,八十四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赶赴武汉,冷静、无畏、迎难而上的身影,令人敬仰,令人感动。他曾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雨点冰冷,机器轰鸣。除夕之夜,在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工地上,灯火通明,上百台挖机、推土机等机器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大年三十早上8点,工人们已抵达施工现场,义无反顾地投入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这个春节,他们无暇照顾家中的父母和孩子,坚守在各自的“战场”上,甚至来不及和家人远程视频,报个平安。

疫情严峻,物资短缺。有人捐款,有人捐出了口罩,有人捐出了护目镜,有人捐出来元宵,有人捐出了糕点,善举涌现,凡人善举,小我献出大爱,涓涓细流汇聚成一股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

抗击病毒的一幕幕情景让我们感动得潸然泪下,感动,更要行动。在国家危难之时,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要扛起社会责任。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凝心聚力,众志成城。人人奉献担当,各个从我做起,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新冠感人的事迹篇4

1846年9月23日,德国天文学家伽勒发现了一颗新的行星——海王星。围绕这颗新的行星的发现,还产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从1781年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发现太阳系第七颗行星(天王星)之后,科学家们便开始研究天王星运行的轨道,在研究过程中,人们发觉天王星和计算出来的轨道不完全一样。于是有人预言:在天王星的外面还有一颗,这颗星在吸引着天王星,这种引力使天王星的运行轨道和计算的不一样。但是,这颗尚未被发现的新星究竟在哪里呢?

在英国剑桥大学,有一个名叫亚当斯的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他根据力学原理,运用数学的方法推算这颗新星的位置。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推算,终于在1845年,即他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解决了这个理论难题。这时,他只有26岁。他满怀喜悦地把推算的结果通过母校转达英国皇家天文台,皇家天文台根本不把这个青年人放在眼里,他的研究成果没有受到重视。

无独有偶,几乎在同一时间,法国巴黎工科大学的青年教师勒威耶,也对这个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利用工作之余从事天文学研究,同样用数学方法推算出这颗新星的位置。他把推算的结果写信告诉德国柏林天文台的伽勒。1846年9月23日,伽勒把望远镜指向勒威耶所说的新星位置,在那里真的有一颗新的行星。当德国天文台发布了发现海王星的消息后,英国的青年科学家亚当斯才为人们所注意。

1847年,法国的勒威耶由于其杰出的科学成就,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第二年,他在伦敦会见了亚当斯。两个不同国度的天文学家,从此结为朋友,相互支持,各自在天文学上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新冠感人的事迹篇5

世界上有许多感人的事,人人都经历过,有一件事,我难以忘怀!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前的事,在那天早晨,我独自一人去爷爷家,我迈着轻松而又愉快的脚步来到了车站,阳光明媚,温暖的阳光洒在屋顶上,汽车上……金光闪闪。“呀,今天的天气真好,我到了爷爷家后可以……”“嘟嘟”一个声音打断了我的思考,我抬头一看,哦,车来了,我上了车,车上十分的拥挤,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个站脚的的地方。“嘟嘟”车开了,车在路上飞快地行驶,一站,两站,三站……车门又开了,上来的是一位老人。只见那老人拄着一根拐杖,艰难地上了车。司机一看说:“谁给老人让个座”。老人走到了一位青年小伙的跟前,站了下来,可小伙子视而不见,车开了,在上大桥时,突然一个急刹车,老人向后退了两步险些跌倒,她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小伙子仍然一动不动,有几位乘客用不满的神情看了看他。突然,“老人家,你到这儿坐。”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人们寻声望去,原来,说这句话的是另一位老人。我仔细地端详着他,在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有着几道深深的皱纹,“来吧!”老人顿了顿脚,说“好吧”,另一位老人站了起来,走到门口,一句话也不说,车仍在行驶,车站到了,这位老人下了车……

世界上竟会有这样的老人,自己已经很苍老了,却把座位让给了更需要的人,多么高尚的行为呀!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我想:老年人都能如此,而我们年轻人呢?我的眼眶湿润了……

新冠感人的事迹篇6

危险留给自己,安全让给别人。某,男,汉族,某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四级警长,某区公安分局某派出所民警。全国多地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后,某所在的某派出所临阵受命,承担起排查武汉来某人员并确认是否存在患病症状的艰巨任务。

勇于挑战未知,体现共产党人精神。作为85后的年轻党员干警,虽然从警某年,党龄_年,但一直在基层一线工作的某以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积攒了丰富的人口排查经验,被所里的同事们亲切地称为“老师傅”。这一次,面对全国重大卫生疫情,面对排查所有武汉来沙人员的任务,不同于犯罪嫌疑人排查、不同于普通的人口登记,这是一项时间紧、任务重、事关全区百姓生命安全的全新工作挑战,“没有经验就创造经验,时间不够就不眠不休,没有共产党人干不了的事!”接到任务那一刻,某向局里立下了“军令状”,势必用行动体现共产党人勇于挑战的无畏精神。

善于攻坚克难,展现基层民警担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排查数据高度准确性的要求,决定了排查工作者必须近距离接触武汉来沙人员,这意味着感染风险极其大,但在这场与时间较量的战争中,某义无反顾地冲锋在前,在一个个潜在风险中摸清一线实情、建立一手台账。2020年除夕至今,某几乎每天都工作18个小时以上,披星戴月是真实写照、满头大汗是常见状态,他的脚步遍布各个街道、小区、单位。平均每天排查居民小区某余个、排查车辆某余辆,入户核实人员某余人,在某的努力下,某名武汉返乡人员的返乡时间、同行人员、落脚地址、联系方式等有效信息被及时锁定,全面夯实了某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基础。“你就不怕被传染了吗?”有人问道,“疫情面前,警察不退!”某笑着答道。

敢于主动请战,彰显为国为民情怀。某维稳加上某的案子,从去年9月至春节前基本就没有休息过一天,所里特意让某休息一下,春节值班安排表上,某是节后值班,除夕可以在家团年对每一名基层民警而言都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同事们都羡慕某好福气。然而,在除夕前一天,一次次听到手机上推送新闻的滴滴声,看到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分布图颜色越来越深,某毅然放弃难得的假期、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无视可能被传染的风险,自觉回归岗位,主动请战上前,深入辖区开展排查确认工作。“你这样做不觉得愧对家人吗?尤其是年幼的儿子。”“有国才有家,危难面前没有小家,我要为儿子树立榜样,让他将来也成为一名有担当、能奉献的人。”

某只是在某区开展防控工作中,涌现出的一批有责任、敢担当、善作为的基层一线党员干部中的一员,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在自己的辖区艰辛耕耘,不惧危险,用真实行动践行着为民服务的使命担当,赢得了人民群众一致好评。

新冠感人的事迹篇7

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

1841年2月,英国侵略军的十八艘兵舰进攻虎门。守卫在那里的关天培向琦善报告,请他增派援兵,补充药。琦善不但不理,还责怪关天培,他说:“你这么干,惹恼了洋人,你敢负责吗?”关天培听完,气愤极了。他下决心要和侵略者血战到底。这天早晨,英军向几个炮台发起攻击。关天培命令士兵还击。可是由于敌人炮火猛烈,数百名士兵相继阵亡。上横档炮台阵地上,只剩下十几个士兵,他们的药已经打光了。可是没有一个人惊慌。当敌人冲上来的时候,这十几名士兵视死如归,手拉手地跳进了大海,以身殉国。

前边的炮台相继失陷,英军继续猖狂北窜,要夺取后面的靖远、镇远和威远三座炮台。这三座炮台是虎门的最终一道屏障了。就在这时,在炮台阵地上,关天培和部将麦廷章正带领士兵们宣誓: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

敌人开始进攻了。关天培一边指挥士兵反击,一边自我点火发炮。士兵们打红了眼,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仇恨的炮弹一发接一发,连连射向敌人。不久炮身热了,炮筒红了。突然“嘣!嘣!”几声,八门大炮全崩裂了。战斗进行了七八个小时,我军士兵伤亡过半,火药也不多了。英军乘势扑上了炮台。突然,关天培猛挥钢刀,冲上前去,砍死了前面的几个敌人,后面又拥上来一群敌人。关天培把钢刀高高举起,拚力向敌人的头上砍去。就在这时候,一颗子弹击中了关天培的胸膛。他挣扎着,怒目圆睁,在阵地上巍然挺立,把冲到他身边的敌人惊呆了!

新冠感人的事迹篇8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

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新冠感人的事迹篇9

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我国书画是极负盛名的。他所写的《兰亭帖》流传至今,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兰亭帖》集中体现了王羲之的文学才华和书法艺术的成就。

《兰亭帖》是对自己所作的《兰亭集序》的书写。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的3月3日,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孙统、孙绰、谢安、支遁等40多人宴集在浙江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县)的兰亭。这一天春光明媚,与会的人诗兴大发,纷纷吟出一些诗来。王羲之为这些诗作所感动,欣然命笔写了一篇序,这就是后来传诵的《兰亭集序》。序中记下了集会的盛况,反映与会诸人的观感。《兰亭帖》就是对于《兰亭集序》的精书,写得遒媚劲健,为后世学习书法的楷模。

王羲之书法的高超成就来源于他幼年的刻苦学习。

王羲之幼年学书的时候,非常羡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张芝,字伯英,他的书法也是非常有名的。据说张芝学习书法的时候经常在衣帛上写字,然后再把衣帛放在染缸里染上色,做衣服用。张芝还经常到水池边上去写字,用池水磨墨涮笔,结果池水都被染成黑色。由于他这样用功,所以字写得非常好,特别是草书更为出名。当时的人称他为“草圣”。王羲之决心学习张芝的精神,并认为:只要自己肯于刻苦努力,就一定可以赶上或者超过张芝。

王羲之不仅学习张芝的精神,而且还学习张芝写字的方法。他也像张芝那样,经常到水池边上学习写字。

王羲之家乡临川城下有一条河,靠河的边上有一块地方叫做新城,新城的上面有一个很深的长方形水池,这就是他经常学习写字的地方。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他就带上纸笔砚墨来到这里学习写字,用池里的水磨墨,用池子里的水涮笔,每当他的黑黑的墨笔投入池水的时候,水里立刻出现一片黑云似的水墨。这样,天长日久,池水也就渐渐变黑了。随着池水的一天天变黑,王羲之的字也一天天的长进了。不久,他写的字就超过了当时的书法家庾翼。

有一次,他用草书给庾翼的哥哥庾亮写了一封信,庾翼看到以后大为叹服。他说王羲之的字“真可以与张芝的媲美了!”王羲之终于成为当时的书法家。

到了宋朝,新城的墨池上边建立了一个州学的校舍。州学里有一位姓王的教授(主管教育的小官)。他因为怕王羲之临池学书的事迹被世人所遗忘,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的柱子上,并且邀请当时的大散文家曾巩写了一篇《墨池记》。

曾巩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他在《墨池记》里除了记述王羲之当时临池学书的事迹之外,还阐述了有关学习的一些思想。他说。“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这也就是说,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并不是天生成就的,而是精心努力的结果;后人之所以赶不上他,并不是后来的人不能赶上他,而是后人学习艰苦努力的程度不如他,这也是王羲之临池学书的事迹给予后人的有益启示。

新冠感人的事迹篇10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拥有无数崇拜者,他的话甚至被奉为至理名言,而除了名誉、地位,他和他的夫人还共同拥有丰厚的财产和可爱的孩子。看起来,没有任何人的婚姻能比他们的更美满了。

但是托尔斯泰渐渐对自己所谓高尚的写作感到厌恶,他改写小文章,宣传和平,呼吁消灭贫困,还将自己的地产赠送给别人,追求简朴清苦的生活。然而妻子一如既往地挥金如土,追求虚荣奢侈结交社会名流,并且对丈夫的慷慨和善行十分恼火。托尔斯泰要放弃他的所有版税,她却希望丈夫所写的着作都变成金钱。一旦托尔斯泰反对,她就立即发狂咆哮,在地上打滚,甚至拿出鸦片要吞下去声言自杀,或跑到井边做跳井状威胁丈夫。

有几次托尔斯泰都决定再也不见妻子,可每到这时,妻子会跑过来抱住丈夫的双膝,求他再次朗读五十年前在日记中赞美她美貌与他们爱情的语句。托尔斯泰读到那些话,总是会心软。

但是,妻子的依然如故终于让托尔斯泰再也不能忍受。在1910年10月的一个风雪之夜,82岁的托尔斯泰独自离家出走了。11天以后,托尔斯泰患了肝炎,死在一个车站里。

人生中往往一件小事就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同样的,为别人推开一扇门就是给自己留下一条路。相同的,一个充满人性温暖的小故事,也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新冠感人的事迹篇11

汉朝的时候,汉武帝要派使者到西域去结交各国,加强往来。年轻的侍从张骞主动报名要承担这项使命。“西域”指的是当时的亚洲中西部的广大地区。张骞明知到西域的路途十分艰险,可为国探险立功的壮志支配着他带着100多人上了路。路上,他被敌视汉朝的匈奴人扣押了10年,后来逃走,又跋山涉水挨饿受冻,终于到达了西域。

张骞先后到了大宛、康居、大月氏(zhī)、大夏等国(在现在的哈萨克、塔吉克、乌兹别克、阿富汗境内),见到了国王,表示了汉朝愿与他们友好来往的愿望。这些国家的人见到汉朝使者十分高兴。几年以后,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他还派出许多副使到身毒(yān dú)、安息(在现在的印度、伊朗一带)等国,和那里的人民建立了关系。这样,汉朝和西域各国开始了友好往来,特别是经济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中国的先进技术、丝绸、冶铁术、作物栽培法等都传到了西域,西域的葡萄、苜蓿、胡桃和音乐舞蹈也传到了中国。在东西方之间,出现了一条商路,人们叫它“丝绸之路”。来往的使者和商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知道了中国这个东方大国,扩大了中国的影响。

推荐访问:事迹 感人 新冠的感人故事 新冠时期感人的事例 新冠事迹心得 新冠优秀事迹 新冠期间最感动人的事情 新冠事迹范文 新冠感人文章 关于新冠的感人新闻 新冠中感人的事例 新冠期间感人故事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12023年度文明班级事迹材料10篇

文明班级事迹材料实践飞逝,岁月无痕。转眼间已经度过了我们一年的大学生活。一年的共同学习生活,日...

2当代青年榜样事迹材料9篇(精选文档)

当代青年榜样事迹材料XXX同学,在2020年2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正处于关键时刻,主动...

32023年榜样3人物事迹观后感7篇(精选文档)

榜样3人物事迹观后感海南省三沙市七连屿党工委自7月成立以来,坚定扛起“维权、保护、开发”使命,牢...

42023年友善之星事迹9篇(范例推荐)

友善之星事迹大家好,我是黎诗涵,是一(1)班一名活泼可爱又阳光的女孩,我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除了...

5新时代好少年事迹简介3篇(完整)

新时代好少年事迹简介刘xx,七年级五班学习委员,品学兼优,能力出众。在学校,她是大家的小老师,给...

6小学优秀学生事迹介绍6篇【优秀范文】

小学优秀学生事迹介绍我叫霍月洁,在学校,我是学校的好学生,平时在课堂上我总是认真听讲、仔细思考...

7沈星英雄救人的事迹优秀4篇【通用文档】

沈星英雄救人的事迹优秀陕西人有点楞。他不会水,楞是要下水救人;他没有在水里救人的技巧,楞是一个...

82023年幼儿园优秀教师风采事迹材料4篇

幼儿园优秀教师风采事迹材料康__,__幼儿园中三班班主任兼课题组长。“守望初心”是她的教育信念,“...

9新时代好少年评选个人事迹材料4篇【优秀范文】

新时代好少年评选个人事迹材料__同学是__区__学八年级(1)班学生。她担任班长,学校学生会学习部部长。...

10抗疫核酸检测事迹材料12篇

抗疫核酸检测事迹材料小韩,女,中共党员,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镇禹迹社区党委书记。疫情发生的`第一天,...